作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的评价颇具争议,对内对外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大部分改革都毁誉参半,尤其是和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彻底与美国开启了冷战的局面,对于中国来说,赫鲁晓夫一方面在斯大林基础继续援助我国工业化建设,力度空前绝后,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让处于蜜月期的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股票怎么配债,可以说对于赫鲁晓夫我们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抗美援朝后的苏联援助
其实在抗美援朝之前,苏联将中国视为其他小兄弟看待,在斯大林眼中,中国的力量虽然比东欧那些国家强,但强的十分有限,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但抗美援朝改了这一切,志愿军的表现远远超出全世界的预期,与美国等联合国军开战,就算苏联亲自下场战果都不一定比得过志愿军。
抗美援朝的战果让苏联看到了希望,立马着手给新中国更换装备,对于中国的武器装备要求,大部分都能满足,而我军也借由朝鲜战争在最大程度上完成了苏械换装,除了军备的援助之外,苏联也对中国的工业进行援助,并且派了大量专家援助我国,从选择厂址,搜集设计基础资料,进行设计,供应设备,无偿提供技术资料等等,苏联都给予了全面的援助。
展开剩余90%军备、工厂都援助了,缺的就是大量对应的人才和知识,
1950年-1953年,苏联先后向中国提供12万套册的图书资料(中国回赠2.5万套册),对于大型项目和工程设备技术的各种资料,苏联完全是无偿提供
。
当然斯大林这一切都是为了苏联的利益,而且基本上就是打一棒子然后给个枣,而且对中国要求不少,比如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的时候就是要求收回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的权益,之前苏联就是侵犯我国的利益,现在收回来是理所当然,但斯大林坚持反对,而且根本不愿意谈判,双方陷入僵局后苏联才被迫放弃了一定的权益,比如放弃对旅顺大连港口的租借权等等,但驻军还在。
相对于后来赫鲁晓夫的援助,斯大林此时的援助相对有限,且技术都是三十年代的技术,但是还是让新中国迈出了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第一步。
空前绝后的援助
1953年斯大林去世,但由于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导致苏联内部出现了纷争,
赫鲁晓夫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决定大幅度增加对中国的援助,且改变了斯大林时代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之前一些不平等的约定,同时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的样品以及生产技术
。
此后赫鲁晓夫对于中苏的关系和援华的工程方面特别上心,当时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很多人多次建议赫鲁晓夫苏联国力有限,应该减少或者暂缓援助,但赫鲁晓夫完全不听,铁了心继续大力支持对对中国的援助,苏联对中国全方位的项目援助都是赫鲁晓夫批的。
尤其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苏联提供了156个援助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仅需要钱,而且需要资源、技术、经验、人才等等,可以说苏联就是为了让新中国奔着全套工业体系方面发展的。
1954年,中方希望苏联能够在之前的建设项目上进行补充性的援助,赫鲁晓夫全部答应,
随后赫鲁晓夫将之前协定设定的工作和设备供应方面的总值又增加了3.5亿-4亿卢布,而且主动在原先的正在建设的一些项目中将苏联已经改进好的技术进行替代,这些都是苏联最新的技术
。而且为了庆祝我国国庆节,赫鲁晓夫还四处奔走促成了一批新的援助项目,比如下面这些:
1、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
2、新建15个工业企业;
3、向中国提供5.2亿卢布的军事贷款;
4、将中苏合营的新疆石油公司、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大连造船公司和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完全转让给中国;
5、帮助中国修建兰州一乌鲁木齐一阿拉木图铁路及组织中蒙、中苏铁路联运,以及决定苏军提前从旅顺海军基地撤退并无偿地将基地归还给中国等。
除了以上的项目以及权益归还给中国之外,赫鲁晓夫还加大了援助的技术专家人数,仅在
1954年-1957年,苏联就派来近5000名的技术专家,向中国提供了4261个教学大纲、4587项工业制品的国家标准,以及按照优惠出口嫁给为中国设计和制造了221个仪器、设施以及设备样品。截止到1959年,苏联无偿向中国提供的技术文件共31440套
。
赫鲁晓夫时期,中国的常规装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当时先进水平,比如1954年提供的米格17样品和全套资料,我国于1956年仿制成功命名为
歼5
,后来更是在苏联AK47、C-41、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的基础上仿制成功
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
,当然苏联还提供了现役的54A坦克和各种火炮图纸,我国仿制成功命名为
59式坦克
以及
带5字的各种火炮
。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56工程,同时核武器方面也是苏联帮助新中国完成了零的突破,不过这个一开始苏联是拒绝的,但随后赫鲁晓夫多次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援助建设综合性的原子工业,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等等买,当然中后期都是源于我国伟大的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努力,但苏联前期的确铺设了不少硬件。
由于苏联的大力支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建设得以顺利的完成,也让我们从一个农业国顺利过渡为工业国,这其中苏联的援助功不可没,而且苏联援助的建设项目的总出口值约有94亿卢布,约占1959年的苏联国民收入的7%,可以说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援助的确不遗余力。
关系的恶化
很多人说中苏关系的恶化其实是来自于苏联提出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的事件,这个事情其实影响并不大,事情起源于1958年4月18日,苏联希望在我国华南地区共同建设以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电台和远程接收中心各一座,苏联出资7000万、中国出资4000万,共计1.1亿卢布,建成后将有中苏两国共同使用。
为什么需要建设长波电台呢?这是因为当时苏联核潜艇技术和装备有了跨越的提升,但需要长波电台完成和核潜艇之间的通讯,不然无法发挥核潜艇的战斗力,而且1958年12月,苏联第一艘核潜艇试航成功,实现了脱离海岸远洋潜行的目标,但这种远洋必须与陆上基地保持通讯联络,毕竟那时候还没有通讯卫星,只能依靠长波电台来保证联络。
为了保证苏联核潜艇在太平洋可以执行任务,苏联认为在亚洲地区需要一个长波电台,本来苏联打算在本土建立,但耗资实在是庞大了,而且通信质量还不一定好,于是准备在苏联友好的国家建设,即在中国和印度这边各建立一个保证在南太平洋的通讯,但印度的方案被赫鲁晓夫否决了,因为和印度关系还没那么好,自然而然选择中国了。
在赫鲁晓夫眼里,苏联和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兄弟,都有对抗西方的战略需求,而且海军还是在苏联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恰好我国在1954年建立了第一支潜艇部队,也在国内开展长波电台的建设,但都是中小功率的长波电台,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功率大的长波电台,鉴于我们技术还没达到,因此海军就和苏联联系希望苏联能够给予帮助,这才有了苏联的计划。
由于我国近代屡次遭受列强的欺凌,
毛主席同意在中国建设长波项目,但费用完全由中国承担,所属权都属于中国,相当于委婉的向赫鲁晓夫提出了意见
,同时也表示平时可以向苏联提供情报,战时苏联可以来人,但是不想外国人在中国搞军事基地。
就在长波电台事情还没搞定的时候,共同舰队事情又突发了,早在1957年10月5日的时候,中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解决了我国陆军空军的装备技术发展问题,海军同样有需求,因此肖劲光将军私下向苏联提出希望得到核潜艇的援助,当时苏联也没搞出来,但表示后了以后可以考虑提供技术。
虽然当时苏联没有提出建设共同舰队的想法,但随后
赫鲁晓夫私下召见尤金的时候提出苏联潜艇能否进入中国港口停泊的想法,但没想到尤金传达的时候说赫鲁晓夫希望能和中国商量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的意见
,对于这件事,对于主权极为看重的毛主席坚决表示不同意,如果要共同建设为前提的话,那么中国可以不要核潜艇。
由于毛主席对这件事特别看重且不惜大发雷霆,让不放心的赫鲁晓夫立即取消接下来在美国的行程,从中东秘密赶到北京与毛主席会谈,赫鲁晓夫坚决否认此前共同舰队的说法,认为尤金传达有误,这件事是误会,而毛主席只是发发牢骚就结束了谈话,可以说共同舰队这件事影响并不大。
对于长波电台方面,赫鲁晓夫表示可以向中国贷款建设,所有权肯定属于中国,苏联只是通过协议使用电台,而且苏联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千岛群岛和北部海岸的电台也可以供中国使用,如果中国不同意,苏联可以取消这个建议,至此引起巨大争论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这件事就此结束。
至于中苏关系恶化其实是在这件事之后,这就是金门炮击,在此之间,
苏联和西方进行了核武器方面的不扩散商讨问题,冷战关系趋于缓和,但如果和解,中国也许就成为和解的牺牲品,毕竟当时美国派军事顾问团抵达了金门,
但金门炮击一下子点燃了苏联和西方的缓和关系,苏联想把这件事上升到联合国,苏联自己出面解决,但中国认为这是内政,不希望经过苏联和联合国,因此双方有同盟的协定下,炮击事情发生了。
苏联尽管不情愿,但赫鲁晓夫还是把核武器拿出来声称要保护中国,只是赫鲁晓夫感觉自己被“耍”了而已,
当然这件事是我国表面内战还未结束,是自己内政,不需要外人指手画脚是,是我们宣誓主权的一种行为
,这次事件也标志着中苏关系的下行(以上信息来源于《中苏关系史纲》)。至此中苏关系开始急剧恶化,双方论战不断,苏联决定“暂缓两年”提供原子弹样品和制造技术,1960年7月更是撤回专家不再履行这以领域的协定,后来更是撤回所有专家,双方关系降到了冰点。
苏联经常被我们称呼为老大哥,不仅仅是因为苏联当时的确强大,也对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帮助,赫鲁晓夫对中国援助的确不遗余力,但也出于做了秘密报告之后地位不稳,毛主席为其站台的原因,我们不会忘记他提供的帮助,但也不能忘记恶化后的关系。
当然这件事也让我们明白想要强大只能靠自己,中国如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股票怎么配债,一部分原因是当年苏联的援助,但根本原因还是凭借我们自己的努力,虽然我们感激苏联的帮助,但更应该感激我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股票的平台有哪些 移卡回购1200股股份 金额9876港元
下一篇:没有了